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法速递 >> 文章正文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意见
阅读选项: 自动滚屏[左键停止]
作者:  来源:本站  阅读:
(赣府发[2006]13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为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提高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水平,省政府决定,自2006年7月1日起,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标准,扩大农村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范围,建立城市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制度。现就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提出如下意见。


  一、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对持有农业户口的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农村最低保障标准的农村居民实施差额救助的制度。

  (一)准确确定保障对象。以县级政府为责任主体,对持有我省农业户口的农村居民,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年人均纯收入低于户籍所在地农村最低保障标准的,均列入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在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同时,要健全临时救济、政策扶持、社会互助和家庭保障等配套措施。

  (二)合理制定保障标准。参照每人每月70元,人均补差不低于25元的标准,由县级人民政府按照当地实际,制定与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报设区市人民政府备案后公布执行。保障标准既要保障农村困难居民的基本生活,又要有利于克服依赖思想,鼓励就业和劳动自救。

  (三)筹集所需资金。所需资金省级财政按2005年底各地农村特困救助人数月人均20元的标准负担,县(市、区)财政按人均不低于5元予以配套。


  二、进一步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标准

  为进一步提高农村五保户的保障水平,将全省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在现有的基础上提高50%。即:集中供养五保户年人均保障标准由1200元提高到1800元,分散供养五保户年人均保障标准由800元提高到1200元(含分散供养五保户每人每年200元的住房维修基金)。提高标准所需资金,仍按省、县9:1的比例分别负担。

  各地要按照国务院新修订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规定,认真组织好对农村五保供养人员的清查,准确界定对象,建立健全资料档案。


  三、扩大农村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范围

  各地要进一步规范救助程序,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困难群众“看病介入、住院救助、病后核算”的救助工作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认真做好农村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与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衔接,按省有关规定,结合当地实际,由县级人民政府确定具体大病补助标准,真正把最困难群体纳入救助范围。

  (一)农村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对象由农村五保户、农村特困户中的常年救助对象扩大到所有农村五保户和农村最低保障对象;

  (二)大病救助病种暂定为:恶性肿瘤、尿毒症(肾衰竭)、重症肝病(肝硬化或急性肝坏死)、脑中风、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三)筹措所需资金。救助所需资金按农村最低保障对象和五保供养救助人数年人均160元标准筹集,由省、市、县按5:2.5:2.5的比例负担,21个国家扶贫重点县按省、县7.5:2.5的比例负担。


  四、建立城市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制度

  根据“收支平衡、保障适度、大病救助”的原则,在全省建立城市低保对象的大病医疗救助制度,认真做好城市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与医疗保险政策的衔接。

  (一)对因患大病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所有城市最低保障对象给予必要的医疗救助。

  (二)大病救助病种暂定为:恶性肿瘤、尿毒症(肾衰竭)、重症肝病(肝硬化或急性肝坏死)、脑中风、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三)具体大病救助标准按省有关规定,结合当地实际由县级人民政府确定。

  (四)筹措所需资金。救助所需资金按城市最低保障对象人数和人均200元标准筹集,由省、市、县按5:2.5:2.5的比例负担,21个国家扶贫重点县按省、县7. 5:2.5的比例负担。


  五、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各地要以高度政治责任感,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制,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共同推进我省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具体配套实施办法由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卫生厅制定并下发各地执行。

  (一)建立健全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一是要建立政府主导、民政主管、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社会救助工作管理体制。县级以上政府要成立政府领导负责、有关部门参加的社会救助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本地区的社会救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民政部门,负责日常工作。二是建立健全社会救助管理服务网络。各地要加强基层社会救助机构建设,充实力量,增加必要的工作经费,不断提高社会救助管理和服务水平。三是逐步完善工作运行机制。进一步发挥总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群众团体和慈善总会、红十字会等组织在建立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中的作用,努力整合各部门和全社会的救助资源,共享社会救助信息,进一步形成社会救助的合力。

  (二)加强资金管理,确保资金落实。各级政府要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加大财政支出结构调整力度,将社会救助所需资金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加强管理,确保足额落实。各项社会救助资金均应通过“财政社会保障基金专户”,实行专项管理,封闭运行。民政部门应按期将核定的救助对象名单、人数、金额报送同级财政部门,由财政部门及时将资金拨至乡镇金融网点,实行社会化发放。各地实行社会化发放所需经费,由当地财政部门安排解决,不得挤占救助资金。

  (三)落实部门职责,强化监管机制。各级政府要把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统一部署,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加强调查研究,严格检查有关政策的落实情况。民政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加强管理,狠抓落实。财政部门要认真落实保障资金,强化管理监督手段,保证资金合理、有效的使用。卫生部门要指导、督促医疗机构提高服务质量,规范医疗服务行为,降低医疗成本。农业、教育、物价、劳动保障、统计、审计、监察等部门,要积极支持、密切配合做好相关工作。新闻单位要加强有关政策宣传报道,发挥舆论导向作用。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开展扶贫济困送温暖活动,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参与和支持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广大城乡困难群众的根本利益,各地按照本通知的要求,认真做好组织实施工作,民政部门要会同财政、卫生等部门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及时了解有关情况,把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关闭窗口
 :: 站内搜索 ::
 
 :: 点击排行 ::
·福利房优惠是国家政策而..
·河北十力律师事务所简介
·中国银监会关于进一步加..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人寿保..
·对已经民事生效判决且执..
·居间合同与委托合同、行..
·什么是举证责任倒置?
·人大女生南昌离奇自缢身..
·保监会关于中华联合财产..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
设为主页  |  收藏本站 | 友情链接 | 管理登录